亚人、热那亚人已占半数,形成多民族混居格局。城内出现双语市集,希腊语与突厥语混杂,东正教教堂与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下,偶尔能听到宣礼塔的呼唤。
国土也不再仅仅只有君士坦丁堡这一座城市,向东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原奥斯曼帝国国土,收拢了更东边因战争变成流民的阿拉伯人。至于更东边的土地,约翰八世直接放弃了,他心里清楚,东边的上帝之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卷土重来,还不如集中所有力量在西部。
约翰八世的真正野心在于重构东正教世界。他派遣使团前往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公国,以共同抵御天主教扩张为名,提议建立军事同盟。
此时的东欧诸国正面临哈布斯堡王朝的压力,约翰八世巧妙利用宗教矛盾,以东正教守护者自居,承诺为同盟国提供军事庇护与贸易优惠。
在阿德里安波利斯(今埃迪尔内),建立新的政治中心,将突厥骑兵与希腊重装步兵混编为拜占庭军团。这支军队装备着热那亚人走私的火绳枪与东方的复合弓,以突厥式轻骑兵突袭配合希腊方阵推进,在巴尔干半岛所向披靡。
至1440年的时候,约翰八世已控制马其顿、色萨利等地,疆域较继位时扩大了数十倍,君士坦丁堡不再是孤城,而是横跨欧亚的区域性强国首都。
宗教策略是其成功关键。约翰八世允许治下突厥人保留伊斯兰习俗,亚美尼亚人信奉天主教,却在名义上确立东正教的主导地位。
他设立跨信仰委员会,由东正教主教、伊斯兰阿訇、天主教神父共同参与立法,这种异端式宽容政策虽遭罗马教廷谴责,却有效维系了多民族帝国的稳定。
约翰八世的崛起打破了欧洲的宗教平衡。天主教廷视其为东正教异端与异教的合流,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十字军敕令》,却响应寥寥。
威尼斯共和国与帝国的贸易额已占其东方收益的60%,热那亚人更在黑海建立永久商站,两国公开抵制教廷号召。唯有匈牙利、奥地利等中欧国家集结军队,但在多瑙河畔被东罗马帝国打退。
葡萄牙成为天主教世界的另类。亨利王子放弃参与宗教冲突,专注于航海事业。
朱高煦摧毁奥斯曼帝国的连锁反应,是打通了中西方陆上通道。尽管大明联邦刻意封锁海路,但粟特商人、突厥牧民仍通过中亚草原,将东方的瓷器、茶叶、火器技术带入欧洲,同时将武洲的琥珀、毛皮、战马输往联邦。
约翰八世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在阿德里安波利斯设立东西方交易所,允许联邦商人以物易物,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