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资本家们(2 / 3)

,规定洽谈时需以茶会友,待三巡茶毕方可进入正题;签约时须在契约末尾加盖家族纹章与个人私印,并由三位见证人签字画押;履约过程中若遇纠纷,须先提交商会仲裁,不得私自采取暴力手段。

在社交礼仪方面,明确规定宴请宾客时,菜品数量须为单数,寓意 “独占鳌头”;座次安排以右为尊,主宾需坐东朝西。这些准则旨在塑造 “高贵、优雅、仁慈、善良、伟大” 的资本家形象,扭转民众偏见。

然而,《资本家守则》在各地执行时却遭遇诸多阻碍。在越国丝绸产区,部分工坊主认为繁复的洽谈礼仪耽误商机,私下仍沿用 “快刀斩乱麻” 的谈判方式;宁国的钱庄老板则对 “三查三验” 原则阳奉阴违,为追求高利息,向信用存疑的商人放贷,导致坏账率激增。

面对这些问题,洪州共和国的商业联合会率先做出调整,将守则精简为 “核心十则”,保留关键条款,简化形式流程;越国则设立 “商业礼仪督导员”,由德高望重的老商贾担任,定期巡查工坊与商铺,对违规者处以罚款或取消商会会员资格。

资本家们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将目光投向阶层塑造,试图构建新的贵族体系。在洪州共和国,五皇轮流执政的政治生态下,商业家族通过联姻、参股等方式,与皇室财团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越国,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通过议会席位,逐步影响政策走向。

扬国、明国、宁国推行皇室资本垄断,在这些资本家们的眼里,在本质上那些皇室同样属于资本家阶层,出于维护阶层形象的考量,根本不可能反对商业阶层的自我提升。

后面经过他们这些人如同儒家一样的慢慢影响,迟早有一天,那些皇室还是会按照资本家们编写的经典和行事准则来行动。

对虞国,资本家们有着自己的解读。在他们眼中,朱昭熙虽然以雷霆手段打击民间资本,推行国有化,但本质上与扬国、明国、宁国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样是以国家垄断资本替代民间资本的那些手段。

他们将虞国中央政府比作庞大财团,认为朱昭熙及其官僚集团迟早会被国家利益诱惑,走向资本瓜分的老路。即便朱昭熙高喊 “虞国属于全体国民”,在资本家们看来,不过是统治的话术,难以撼动人性对利益的追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生出奇特设想。部分资本家私下讨论,待朱昭熙百年之后,将其尊为资本家时代的至圣先师,和孔庙一样,为朱昭熙设立庙宇。

这可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凭借着“

最新小说: 葬活人,抬鬼棺,我为阳间巡逻人 重生后,我果断退婚转嫁冷面军少 听她吃瓜后,文武百官卷疯了 看到凶案闪回,我成了警局团宠 重生换嫁,短命太子他长命百岁了 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恶雌超凶猛,但被七个兽夫团宠了 小惊喜 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