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合了刘靖对水力驱动的设想。
送走二人,刘靖又命人去将妙夙请来。
不多时,妙夙便蹦蹦跳跳地进了公舍,一身青色道袍,衬得她愈发灵动。
许是因为当官了,对自己一直很吝啬的杜道长,竟然破天荒的裁做了一身新的道袍,连带着妙夙这个徒弟也沾了光,终于脱下了那件破破烂烂,打着各处补丁的旧道袍。
“刘刺史,您找小道何故?”
妙夙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
她这阵子闲得慌,因此听到刘靖终于召见自己,别提多开心了。
刘靖看着她,笑道:“自然是有好事。”
“我打算建一座火药工坊,由你来做主事,如何?”
“果真?”
妙夙双眼一亮,满脸不可置信。
“这是自然,本官何曾骗过你。”刘靖的语气中满是信任。
“火药工坊,与军器监一样,独立于六曹之外,首隶于本官。工坊所需人手、钱粮,你皆可自行决断,只需向本官一人负责。”
这般放权与信任,让妙夙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她用力点头,将小小的胸膛挺得笔直:“刺史放心,小道定不负所托!”
刘靖点了点头,取出一张白纸,用炭笔在上面勾画起来,随后说道:“工坊的选址,便在昨日我收编的那处山谷,那里足够隐蔽。不过,在建造之前,我有些想法要与你商议。”
“火药的制造,工序繁琐,从硝石、硫磺的研磨、提纯,到木炭的烧制,再到最后的混合、压制、晾晒,若由一人或几人包办,效率太低。”
刘靖一边画,一边解释:“本官以为,将整个工序拆分成几个,乃至十余个细小的步骤。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最简单的步骤,日复一日,只做这一件事。”
“比如,这批人只负责将硝石磨成粉,下一批人只负责称量,再下一批人负责混合……”
“如此一来,所有工序像水流一般,从头到尾,环环相扣,永不停歇。”
“我称之为,流水线作业。”
妙夙听得云里雾里,凑上前看着图纸,满脸困惑:“流水线?这是何物?让每个人只做一件事,岂不是更慢了?”
“况且,他们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万一出了差错,又该如何?”
“熟能生巧。”
刘靖点着图纸上的一个环节:“一个人,一天做十件事,可能每件都做不好。可若让他一天只做一件事,重复上千遍,那他闭着眼睛都能做好。如此,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至于保密,这恰恰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