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了一番地面,不远处搭建了一排窝棚,这就是造船厂了?
待回过神,刘靖皱眉道:“船坞何在?”
此话一出,轮到甘宁愣住了。
只见他面色茫然的问道:“敢问刺史,何为船坞?”
唐时还没有船坞?
刘靖这才反应过来,船坞好似是宋时才出现,具体是北宋还是南宋,他记不清了。
念及此处,刘靖不答反问:“在此如何造船?”
甘宁虽不解,但还是如实答道:“回禀刺史,战船在此造好,底下铺设滚木,由上百名民夫合力,缓缓推入湖中。”
刘靖点点头,又问:“战船受损,又是如何修补?”
甘宁指着湖面道:“小修小补尚可在水中进行。若是大伤,情况紧急之下,只能遗弃。不紧急之时,则需动用数百人,耗费数日,用绞盘绳索,硬生生将战船从缓坡上拖拽上岸,再用方木一层层塞入船底,将战船架起,方可施工。”
“费时费力不说,稍有不慎,还会损伤船体龙骨,得不偿失。”
刘靖听完,摇了摇头:“如此太麻烦了,若用船坞,将省却无数麻烦。”
他没有立刻说下去,而是转过身,迎着湖面吹来的微风,目光望向烟波浩渺的湖心深处,仿佛在俯瞰未来整个江西水域的万千帆影。
甘宁和周围被吸引过来的匠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刘靖的脑海中,一瞬间闪过了前世在电视纪录片里看到的,那艘沉睡了数百年的古船被整体打捞进现代化船坞进行修复的画面。
他收回目光,指着那片正在施工的河滩,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在此处,挖一个深数丈,长宽足以容纳我军最大战船的巨坑。”
甘宁和周围被吸引过来的王老匠头等匠人们,都竖起了耳朵,满脸困惑。
挖坑?
挖坑做什么?
他们造的是船啊。
“坑底与四壁,务必平整。坑底之上,再打下坚固木桩,呈龙骨之形,用作承托船身。最关键处在于,面向湖水的一方,修建一道可以开合的坚固水闸。”
刘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一道道天雷,在甘宁和匠人们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什么,但那想法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们不敢深思。
刘靖看着他们震撼的表情,继续说道:“往后,造船便在这‘船坞’的木桩上进行。船造好,打开水闸,引湖水入坞,船体自然浮起,可直接驶入湖中,省去了百人推船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