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为父亲拉开椅子,解释道:
“一线必须要跑,但在初期理顺了框架、搭建起可靠的本地管理团队后,我的主战场就在这里。
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在这里交汇和决策,效率更高。”
正说着,一位三十岁出头、精气神十足的本地籍项目经理敲门进来汇报工作,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刘振华只问了几个关键问题,便快速做出批示,那人领命而去,雷厉风行。
“他叫赵峰,本地人,对山里情况门清,干劲足,也有想法。”
刘振华向父亲介绍,“我们现在超过六成的项目中层管理者都是像他这样的本地人才。”
刘光天满意地点头。
这才是“驭人”和“扎根”的精髓——不是把自己变成本地人,而是让本地最优秀的人才为你所用,为这片土地所用。
接下来的半天,刘光天就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看儿子处理公务。
他接打电话,主持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听取两个偏远县项目的进度,审阅了财务部送来的月度报表,期间还婉拒了一个不必要的社交饭局邀请。
整个过程,刘振华展现出的是一种高效的掌控力,而非被事务缠绕的忙碌。
他清楚地知道每个环节的关键点,懂得授权,也懂得在何时必须亲自把关。
傍晚,父子二人在办公室附近的餐厅简单用餐。
“爸,您这次之后,感觉……”刘振华敏锐地察觉到父亲身上那种难以言喻的变化,一种更深沉的平静和释然。
刘光天没有直接回答,他看着窗外华灯初上的永州城,缓缓道:
“看到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人啊,终其一生,可能都是在寻找一种心安。”
他转回头,目光温和而肯定地看着儿子,
“振华,你在这里做的,就是在为很多人创造‘心安’的基础——有工作的心安,有学堂的心安,有盼头的心安。”
他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向儿子示意:
“你做得很好,比我期望的更好。”刘光天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儿子的眼睛,
“蜀都之行,你证明了自己是一员能独当一面的‘将才’;
而赣川这盘棋,你运筹帷幄,已显露出统揽全局的‘帅才’风范。我现在彻底放心了。”
这句话,是最终的认可。
刘振华清晰地感受到了父亲话语中那千钧重量,他深吸一口气,肩背挺得笔直,郑重承诺:“爸,我必不负您的信任。”
次日,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