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船,华兴真正的"点金术"才刚刚揭开序幕。
这些承载着苏联工业最后荣光的远洋货轮,载着远低于市场价的运费合约,缓缓驶向东方——那个正在苏醒的巨龙故土。
"董事长,首批五万吨特种钢材已抵达鹏城港。"
赵安在越洋电话里的声音难掩激动,"按您部署,两万吨已快速变现,另外三万吨优质合金钢正分批运往华兴精工和各分公司的生产基地。"
这个看似寻常的调度背后,藏着刘光天深远的谋局。
这些被计划经济禁锢的优质工业材料,在他眼中不仅是套利的工具,更是滋养华兴制造业根基的珍贵养分。
当西方资本还在为矿产所有权争得头破血流时,华兴已经将实实在在的工业命脉握在手中。
资本的舞步并未停歇。
刘光天站在悬挂着巨幅世界地图的墙面,目光在欧亚大陆间流转:
"让变现的资金立即在内地采购——服装、食品、电子产品,凡是苏联市面上紧缺的,统统纳入采购清单。"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将这些商品尽快运往列宁格勒、敖德萨,通过我们建立的渠道投放市场。"
当这些来自东方的商品抵达苏联境内,立刻在黑市掀起抢购狂潮。
那些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求而不得的日常用品,此刻成了最硬的通货。
短短数日,这批货物就以惊人的价格被抢购一空,回笼的资金远超初始投入。
完成这个完美闭环后,华兴手中的卢布不减反增,如滚雪球般持续膨胀。
他们巧妙地借助这个庞大帝国的体制漏洞,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资本循环:
用贬值的卢布换取优质资产,将部分资产转化为现金,再用现金采购商品回流转卖,最终获得倍增的卢布继续下一轮收购。
赵安审阅着节节攀升的财务报表,不禁感叹:"董事长,这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
刘光天站在窗前,凝视着莫斯科冬日的街景,唇角泛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的魔术,有的只是认知层面的差距与制度之间的套利空间。
我们不过是在历史进程的缝隙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搬运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