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扫过华夏代表团,特别是苏寒,带着一种评估和算计的意味。
“他们在憋坏水。”赵猛低声对苏寒和李明浩说道。
“大概率是针对明天的技能展示环节。”
李明浩分析道,“推演上吃了大亏,他们肯定想在单兵和小队技能上找回场子。”
王婧补充:“而且技能展示的规则和科目,是由多方协商确定的。他们很可能会联合起来,提议一些对他们有利,或者能限制苏寒发挥的科目。”
苏寒闻言,神色不变,只是淡淡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小动作都是徒劳。”
他的自信感染了队友。的确,无论是枪法、格斗、障碍、战术机动,还是信息技术战,苏寒都有着碾压级的实力。
他们这个七人团队经过多次磨合,默契程度也远非那些临时拼凑的联军可比。
果然,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技能展示环节规则协调会上,波澜再起。
会议由约翰逊少校主持,各主要参赛国的带队教官和一名学员代表参加。
华夏方面是秦风上校和苏寒出席。
在讨论具体展示科目时,拉尔森作为西点学员代表率先发言:
“为了更全面展示各国军校学员的综合军事素养,我提议增加‘夜间无光源武器分解结合’、‘极限体能下的精确射击’以及‘小组战场救护与伤员转移’等科目。这些更能体现士兵在恶劣环境下的基础技能和意志力。”
他提出的科目,明显偏向于考验基础耐力、稳定性和团队协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个人顶尖技术带来的优势。
泡菜国的教官立刻附和:“我们赞同。真正的精英,应该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稳定的全能型人才,而非仅仅依赖某些特长。”
倭国的松本也冷静地补充:“小组战场救护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是现代军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建议纳入。”
欧洲几个国家的代表也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显然,他们已经私下达成了共识,试图利用规则来“平衡”苏寒这个过于突出的强点。
秦风上校面色平静,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苏寒,示意他发表意见。
苏寒迎着那些或明或暗投来的目光,缓缓开口:“我方原则上不反对增加更能体现综合素养的科目。”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既然要全面展示,我建议同时增加‘高强度敌火下战术小组突击与目标清除’、‘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攻防对抗’以及‘无限制格斗对抗’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