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着战场实时动态、双方战损比和关键节点画面。
起初,看到红军势如破竹的推进,不少教官点头认可:“标准的合成营推进,节奏控制得不错。”
“兵力装备绝对优势,蓝军很难正面抗衡。”
但当蓝军的袭击如雨点般从意想不到的方向落下时,观察室内的气氛变了。
“漂亮!这手敌后破袭,时机、路线选择都恰到好处!完全利用了红军推进时后方空虚的弱点!”一位研究非对称作战的教官忍不住赞叹。
“看这里!他们利用了一条地图上没有明确标注的季节性溪流河道进行渗透!苏寒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令人吃惊!”
“还有这些ied和陷阱的设置,不仅造成了直接战损,更重要的是严重迟滞了红军的机动,打击了其士气。”
约翰逊少校紧盯着屏幕,看着代表红军的单位不断出现“损失”或“瘫痪”,而蓝军的标志却如同鬼魅般闪烁不定,他沉声道:“他完全贯彻了课堂上的理论。不争一城一地,专攻七寸。红军的节奏已经乱了。”
战场上,苏寒的指挥如臂使指。
他并没有固定的指挥所,而是带着一个精干的通讯小组在密林中不断转移。
他通过加密的单兵通讯系统,向各个分散的小组下达指令,指令简洁明确:
“猎隼1组,骚扰红军右翼侦察队,制造主力假象,完毕后向c7区转移。”
“暗影2组,按预定路线,潜入敌炮兵阵地附近,等待指令。”
“游骑3组,在f4岔路口设置障碍,延缓敌装甲部队回援速度。”
他实时分析着各方传回的信息,预判着拉尔森的每一步反应。
他充分利用了地形带来的隐蔽性和红军重型装备的局限性,将战场分割成无数个小块.
让拉尔森空有强大的兵力却无处发力,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反而被无数细小的针刺得遍体鳞伤。
拉尔森的推进计划彻底破产,部队被零星却持续的袭击搞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演练进入第二天。
拉尔森吸取了教训,不再盲目突进,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构筑临时防线,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拉网式清剿。
他相信,只要压缩蓝军的活动空间,总能找到并消灭他们。
“把所有可疑区域给我犁一遍!炮兵,对a区、b区、d区进行覆盖式打击!”
拉尔森红着眼睛下令。
他就不信,在绝对的火力覆盖下,蓝军还能躲藏。
炮火轰鸣,硝烟弥漫。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