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完美的口袋阵!时机把握得妙到毫巅!”
观察室内,那位军事历史系老教授再次激动得拍案而起,“诱敌深入,断其退路,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是老祖宗的智慧!被他用现代装备和战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约翰逊少校看着屏幕上红军单位如同被收割的麦子般快速“消失”,代表蓝军的信号则如同燎原之火般遍布山谷四周,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喃喃道:
“我们输了……不是输在装备和兵力,是输在了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上。他让我们亲眼见证了,智慧如何战胜蛮力。”
战场上,红军的抵抗迅速瓦解。
通讯彻底瘫痪,指挥体系崩溃,士兵们陷入绝望。
拉尔森所在的指挥车,也被蓝军特种小组“重点关照”,在尝试突围时被模拟火箭弹“击毁”。
拉尔森看着屏幕上己方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状,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脸上失去了所有血色。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方以极小的代价彻底歼灭。
演练结束的哨声,凄厉地响彻山谷。
战损统计很快呈现在观察室的大屏幕上:
红军(拉尔森部):
参战兵力:120人(加强机械化步兵连)
幸存/未被判定阵亡:0人
装备损失:坦克、步战车、指挥车、后勤车辆等,模拟损毁率98%
战损比:120 : 7
蓝军(苏寒部):
参战兵力:40人(加强轻步兵排)
幸存/未被判定阵亡:33人
装备损失:轻微(主要为单兵装备消耗)
战损比:7 : 120
那悬殊的战损比,像一记无声的惊雷,震撼了在场每一位西点教官和观摩人员。
整个观察室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
演练结束后的讲评会,气氛异常复杂。
拉尔森、威廉姆斯、金成珉、松本健一郎等人,如同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坐在台下。
他们甚至不敢抬头与站在讲台上的苏寒对视。
苏寒依旧穿着那身笔挺的华夏军装,神情平静,仿佛刚刚指挥了一场微不足道的日常训练。
他没有炫耀胜利,也没有指责对手,而是以纯粹学术探讨的态度,结合实战录像,复盘了整个演练过程。
他从红军初始的推进策略开始分析,指出其过于依赖技术侦察和线性思维的弊端;
到中期如何通过多点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