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千层浪,而后涟漪缓缓扩散,最终沉入湖底,却悄然改变了湖底的生态。
他以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精湛绝伦的实战指挥和深邃独到的军事见解,彻底征服了西点这座以严格和骄傲著称的军事圣殿。
从最初拉尔森等人的公开挑战、课堂上的刁难质疑,到那场惊世骇俗的以弱胜强的实战演练,再到后来在诸多学术领域与西点精英的无声交锋……
苏寒用实力一步步赢得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他的讲座,从最初的好奇与挑衅目光交织,变成了如今座无虚席,连许多资深教官都甘愿坐在后排旁听。
他在图书馆专注阅读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人打扰,唯有敬意。
他与安德森教授、卡特中校、西蒙斯博士等西点权威的交流,也从最初的试探,变成了平等而深入的学术探讨。
他甚至应战术系的特别请求,额外增加了几次关于“复杂环境下特战分队指挥与控制”、“非对称战术中的心理战应用”等专题研讨,场场爆满,引发了西点内部对传统战术思维的多轮反思。
然而,苏寒始终保持着清醒与低调。
他深知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人扬名,而是为了汲取、观察与沉淀。
他系统地梳理了在西点的所学所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华夏的军事智慧,形成了一份数万字、涵盖多个领域的内部研究报告初稿。
这份报告,将是他此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未来打造专业化“蓝军”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这与苏寒低调的风格和此行的特殊性质相符。
但在最后一天,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插曲。
战术系副主任约翰逊少校,这位最初对苏寒公事公办、甚至略带审视的西点教官,亲自来到了苏寒的宿舍。
他的脸上,早已不见了最初的刻板与疏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强者的由衷敬佩。
“苏寒少校,这是系里几位教授联合签名的一份纪念品。”
约翰逊少校递过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是一枚西点军校战术系的特色徽章,以及一本装帧精美的西点军事思想论文集,扉页上有几位知名教授的亲笔签名和赠言。
“谢谢,这份礼物很有意义。”苏寒郑重接过。
约翰逊少校看着他,语气复杂地说道:“这三个月,你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的战术思想,你的指挥艺术,尤其是你对战争本质的理解,给我们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