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为今之计,第一是要找能人来研发牛痘——买活军倒没说如何蕴养牛痘,但民间既然久有人痘一说,便可寻访擅长种人痘的大夫,再找了发痘的病牛来,如法炮制。因此这便是太医院的活计了,只内阁也好,厂卫也罢,对于太医院的办事效率都没有信心,欲要再拨钱找干员去做,还要通晓医务,这人选仓促间也是斟酌难定。
便是定下人选,要捣鼓出牛痘还不知要多久,因此对买活军的定性也不能耽搁了,但要说为买活军说话,将其定义成‘义军’,却又是谁都不敢开这个口,因为除了牛痘之外,买活周报上还刊载了大逆不道的文章,公然预言往后的天气将会越来越冷。
没有人喜欢这样的预言,便是大部分官员都不清楚这个预言代表着什么,也本能地以为这种言论绝不该流传出去,尽管这或许有助于‘指导生产’,但也毫无疑问会动摇朝廷的权威和正当——天人感应,在此时的朝廷还是毋庸置疑的学说,说低温会继续,便等于是指责皇帝不贤明,暗示着国运的衰微。
除此以外,买活军带来的麻烦远远不止这一处,来自榕城府的密报现在还被厂卫压着,而内阁虽然陆续收到消息,但也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沉默,没有公然上疏——朝廷实在是禁不住多一些的折腾了,已经是内忧外患,如同蜡人坐火,北边建贼越发强大,西边的闯贼、西贼也是动辄作乱,朝廷兵力三分,已然捉襟见肘,要再出兵去剿青头贼实在是力有未逮,而既然不能剿,那就根本没必要再动摇藩王的信心,让他们知道延平郡王的遭遇。否则一场众王上书为延平郡王张目的闹剧是少不了的。
除了这个考虑之外,还有延平郡王离城的经历十分丢人的关系,朝廷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叙述,方才能维系宗室尊严,再加上还有辽饷当头,如今已是秋后,草木凋敝,建贼行军阻碍减少,路线也因此更加莫测,各边塞都要进入战备状态,对粮草的需求也就更大,运送辽饷这是头等大事,延平郡王如今倒成了个烫手山药,只能暂且让他住在榕城,不论是皇帝、阉党还是浙党、楚党、西林党,都罕见地对此视而不见。
至于说秋后长溪县告急,言道买活军频繁前来骚扰的事,此时反而都根本不是重点了。自从买活军崛起以来,周围的州县就不断往上汇报,不是前来骚扰,军情紧急,就是自己神机妙算,退敌而去,把买活军打得大败,请上峰派人来点验人头。
这些套路都是中枢所熟悉的,前者无非便是为了少交税赋,而后者也无非是想要升官了,给自己多造一些功劳。长溪县既然没有少发这样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