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人家分家?但这样也不妥,这么做前提是要能团结到村里余下的一些大姓,要有不怕闹事的底气才能这般拿捏,否则,手段就有些太激烈……唉,越是基层这工作真越是难做!眼看都快两年了,村里还一个女户没有,年底的考核该咋办?
虽说周围的村子,进度也都差不多,但曹小力并不会因为同事和他一样烂就满足——这不就沦为他厌恶的村夫村妇了吗!恰恰相反,他还希望同事里有人能有突破,这样他也好跟着取取经啊,现在提拔的机会那么多,根本谈不上你进步了我就没戏了,有创造力的会被提拔,反应快能跟上的难道就不提拔了?关键是谁能把局面打开,有所突破,把眼下这个缓慢的消化速度往上提一提!
“有些事情可不能一味往后推,叙州就是个好例子,生产力的提升如果不伴随着彻底的风俗改造,很快就会形成新的利益集团,到时候再要改动,那就伤筋动骨了……”
毕竟是衙门的干部,水平不是一般百姓可比,看问题都是这样的高屋建瓴,曹小力在自己屋里忧心忡忡地转悠了一会儿,又把剪报本翻出来,反复地观看着被他珍惜保存下来的几篇头版文章,“这‘军地两用’、‘工业小三线建设’,两大方向都提出了好几个月了,具体实施细则怎么还没下来……”
“军地两用且不说,依我来看,我们巽山村这样的地方想要发展,可是真离不开工业小三线建设——不行,我得写一篇报告,强调一下我们内陆山村发展的难处,这里和福建道可不一样,虽然都是山区,但局面却是截然不同……若没有小三线建设的支撑,发展不起来,真发展不起来!”
第943章 三线是哪三线
要说起这工业小三线建设的来龙去脉, 还要追溯到两年以前,买地出兵,将大江以南的州县府道传檄而定的时候了, 这一次出兵,动静不大,似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报纸上更是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什么微不足道的事情,还不如报道叙州案费的笔墨多,对于诸多州县面对天兵时的表现,内乱,因此造成的死伤, 都是一语不发,也不提沿江各地藩王府的惨事,以及顺着大江满载而归,从松江港出海,走海运直送天港入内库,甚至都没沾漕运的巨额财富……
总之, 从报纸上来看,就好像是出门溜达一阵子, 随意地划拉了一块地进兜里似的——但是, 在事实上,却是让买地的实控区域一下就翻了两三倍, 现在从疆域来看, 忽略掉那些靠海疆相连的飞地,就是于传统华夏的腹心之地,买活军占的领土也实在不小了, 倘若把面积平移到欧罗巴去,在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