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宫》、《月儿弯弯照天下》——月儿弯弯照天下,问一声军爷你哪里有家……
谢双瑶也不知道这些录音能不能帮助到叶仲韶等人,啧,说实话,她从前没拿出来,主要是还想着力推白话剧来着,只是现在看,白话剧在留声机这个平台上也没什么优势,人多口杂,台本又多,而且不是音乐,在乐曲这个领域提升不了什么竞争力……
要么,多放点流行音乐,古风歌曲?这个储备倒是挺多的,不过这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除了科学教育的必要之外,她所携带来的这些庞大的信息库,究竟要对本时代的民众开放多少?
尤其是在一些并不紧急,必要性也不强的领域,过度的开放,会不会反而引起一些棘手的问题?
第1013章 仓管员、图书管理员、资源大帝谢双瑶
要不说谢双瑶命犯搬砖呢?这边在衡量工作量, 考虑是否该放开培训班这块工作的时候,她是完全忽略了自己本时空最大仓管兼图书馆管理员这一重身份的。本身,她自己携带的硬盘, 已经让她掌握的书籍数量超过本时空所有藏书数量了——要知道, 如今最大的典籍汇总,基本也就相当于是敏朝的官方图书储备量,《文献大成》丛书, 也不过就是二十多万册而已。而梵蒂冈的藏书馆,抛开同一书籍不同版本不去计算的话, 能不能有二十万册,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二十几万册,在古代是很大的数目了, 但在后世的数字图书馆库面前,算得了什么?谢双瑶这边,如果计算上影音介质的话, 资源简直要奔百万去了,她一辈子也没法把自己的资源储备完全利用, 这基本已经是事实了——有资源囤积癖的人,下资源是不挑的,都是直接拖库, 尤其是图书馆包, 百分之八十的著作谢双瑶既看不懂, 也不知道它能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囤积起来主要的目的是其中有一部分资源是她需要的, 既然如此,谁说的准别的资源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反正都是pdf,屯起来先了。
这种还是中文著作, 很多外语教科书的包,那都是在外网分享软件里下的,主要的目的是为非洲当地老乡提供便宜的盗版教科书资源,打印出来直接能用,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老师也会辗转向‘万能的中国人’来求助。这对她来说都是当地的结实人脉,要知道,在他穿越之前,非洲方兴未艾的一个行业,就是为欧美大学生代写论文。
这些非洲大学生靠这种跨国的脑力产业链,赚取到了在当地很可观的收入,而他们本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