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矿产的寨子,犹然如此。
再加上他们去讨烟草苗,都是通过邻近的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亲戚们找的是知识教,他们也就跟着找。有一度,张祭司走村串寨都带着《烟草种植手册》,就用这本书来教夷人说汉话,效果非常良好,陶珠儿听说他还写了一篇《彩云道气候下发展烟草种植注意要点》的论文,发表在农业学报上,获得了一定的反响。
就这样,张祭司对楚雄这里的烟草种植情况,是了然于胸的,当然也就很清楚夷民什么时候收获烟草了。府里要规划烟草种植规模,以及传达一些信息,委托给他,胜过几百个人跑腿传话:在烟草种植获利之后,几乎所有夷寨想的都是扩大烟草田的规模,甚至很多夷寨直接就要削减自己的口粮田。反正彩云道这里能吃的东西太多了,水稻只是一种而已,红薯、玉米在这里都长得好,还有野菜、菌子……混个肚饱不是问题,多拿出一些田地来种烟草,不是就能赚更多了吗?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烟草固然受到极大的欢迎,在理想情况下,如今的产量再翻十倍都能卖得掉,但问题就在于现实并不理想,楚雄每年的烟草收购量,有一个理论极限:每年前来楚雄的马帮,理论的极限载货量。超过了这个量,马帮运不走,夷寨这里加量出货也没有意义,只能储存起来,等来年发卖。
而实际上整个彩云道的理论贸易总量,也一样受到道路的制约——即便楚雄到昆明的路修好了,修大了,马帮走起来容易了,可以多走几趟或者多来几支马帮,但实际上,货物到了昆明之后,一样是要通过五尺道运出去的,那么五尺道的货运总量就是整个彩云道的对外贸易总量,除非修出新路,否则收货量是不可能持续上升的,目前来说,衙门都不知道楚雄的收购极限点在哪,还是建议夷寨谨慎扩田,免得把烟草砸在手上,反而损害了他们向买地靠拢开化的热情。
“修路实在是太重要了……路不通,就像是血脉不通,好东西运不进来,我们的好烟草也卖不出去。”
等到长队到了末尾,信徒们逐渐散去之后,肖美宝、陶珠儿这些维护秩序,身份也多少有些特殊的信众,也放松下来,和张祭司一起喝起甜茶了——甜茶其实就是所谓的圣水,张祭司对这些信众从来没有隐瞒过其中的实情:领用圣水这个仪式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出现得没多久,是如今的大祭司张坚信提出来的。
张坚信大祭司参考了移鼠教的习俗,认为祭仪结束的时候,如果多一个有仪式感的环节,能让信徒得到更强的心理认同感,而且采用甜茶,可以直接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