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基本江南官僚,以及现在北方地方官衙内的吏目,都能得全,如果只有京官下场凄凉,说来的确是十分无理的,卢九台想到自己这几日来所见到的混乱,也对治理京城需要的人手,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至少按照六姐那样的砍法,剩下的吏目是根本不足以维系京城的日常治安的,被极限削减的吏目阶层,很快就会再度膨胀,只是他估计,六姐准备以南面的吏目来填充这个缺口,达到换血的目的。
这要是来的都是孙世芳那样年少气盛的吏目……
“我观六姐行事,素来都会留个余地退步。”
对孙世芳的评价,卢九台就不会说出口了,他这句话真正的意思要这么理解:如果对孙世芳这些吏目的真实水平足够了解,那六姐肯定得留个预备手,这些人闹出乱子之后,要有人能来收拾。但吏目的缺口是实实在在的,到时候得从哪里找人来填呢?
不论如何,这些京官中,劣迹不显也比较能干的一部分,明显是可以拿来用的,为什么要浪费?就算是要收拾,也得等一等,看一看,看京城的情况如何,在确定是否需要这些老京官来补窟窿之前,泰半是不会有大动作。新吏目要是行,那是最好,要是不行的话,说不准有些京官还有被起复的机会。
“看这几日京城的乱象,老夫也以为当是如此,人手不足,各顾各的,这是显然的事情。现在也就只能保证每天的粮油供应,价格还算平稳而已,其余时候,大家甚至连门也不敢出,家家户户门扉深锁,大街上除了吏目之外,等闲行人不见,大队都在出城,这样的局面肯定不能持久——再这样下去,小商贩生存不了,也要闹起来,那乱象也就没完没了,要永远持续下去了。”
黄幼元的看法也和卢九台接近,“禅让大典之后,肯定要下狠手整顿京城秩序,拿出新说法来——整顿秩序,要的是人,人手明显不足,能管事的更少,依我看,六姐竖起你这个模子,也是要招揽一些京官中能办事的干才,让他们主动挑头出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如今,买地四面开花,北地、黄金地、袋鼠地、南洋,这都是新辟之地,都在使力气,也都在不断从他们南面的本土带走能做事的人才,按照老朝廷的规矩,早就要几下‘招贤令’了。”
黄幼元不愧是天下大才,分析起天下大势来,态度居然冷静客观,并没有西林党预设的立场,卢九台其实也觉得,西林党会饮时,凡是议论天下局势,必定要先站在‘谢贼必败’的立场上,批判论证敌有几败,其实是很可笑的。黄幼元的论断,也使得他不由得驻笔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