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恐怕也是会束手束脚,因为牵复帝对墨珣并不看重,也没有什么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墨珣就算是随驾亲征,一路到了边关,见到牵复帝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别说是要让牵复帝听取自己的意见了。
所幸,牵复帝一方面命人收集朝中文武百官的履历,借以判断此人是否适合随驾到边关去,另一方面又让朝臣们毛遂自荐。
墨珣最担心的就是牵复帝自己已经拟定了随行人员的名册,现在一听,还能报名,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牵复帝毛遂自荐之前,墨珣还需先跟上峰知会一声,免得到时候有人在上峰面前嚼舌根子。
墨珣是一心奔着前程和爵位去的,又不是去送死,自然还是要回来的。
回来了之后,加官晋爵应当是少不了的,但却还是继续在牵复帝手下讨生活,跟现在这些大理寺的同僚,大家也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表面工作还是得做一下的。
因为御驾亲征的事,朝廷之中各个衙门都在讨论此事。
想要随驾的可不单是墨珣一个人。
当然,其他同僚的想法与墨珣倒是截然不同。
墨珣是奔着爵位去的,而其他大臣主要是为了在牵复帝面前露个脸。
这就跟想要升官之前,得先下放到地方上去,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
像墨珣这样,一直留在京城做官的,其实很难再往上爬了。如果不到地方上去磨砺一番,而一味呆在京里,恐怕直到致仕都只会在五六品徘徊。
像翰林院的许多人,每到临近考核的年份就要开始走动。虽说安排官员下放或是留京是皇上做决定,但名单呈上去之前还是由御史台整理的。
被安排到哪里去,那也是要跑关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坐在家里等着,就能被安排到好地方。
如果能被安排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做出政绩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奏折上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仕途了。
与牵复帝一同出征雅砻,一来可以给牵复帝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来,也有大臣认为去边关就给派到地方上去一样,镀上一层金,回来就能升官了。
按照大周现在的国库情况,这场仗撑死也就再打一年,而外派地方没个三年是回不来的。
这么一比较起来,当然是跟着牵复帝御驾亲征划算啊!
他们跟去,又不用上战场,只要在后头出谋划策就好。
既没有生命危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