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这篇论文最大的问题是,它的行文风格与普通学术论文差距很大。这也是湖东河对其嗤之以鼻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术论文,尤其是科学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有它的风格特点。
论文中,通常有大量概念确定的专业术语,使用规范书面语,拒绝使用口语化语言。
所以,像尤梁这样看惯了论文行文的老编辑,如果去看描写多,抒情多,心理独白多的故事,就觉得特别别扭。
如果,他更愿意看简练白描,注重剧情的故事。
可是,这一篇论文同样无累赘冗长文字描述,甚至从整体来看,比华国绝大多数的论文都要层次清楚,结构紧凑。
但是,他就是觉得,读得不顺畅,很吃力,没办法讲一句话快速掠过,而必须一字一句细读,才能琢磨透这些句子的意思。
这种语言风格,就像是……
怎么说呢?
对了!
就像是古代医书!
------------
第332章 蜂毒论文
说是这篇文章的行文,是真正的古代语言,也不太贴切。它字词清晰,用到的生僻字很少,粗粗阅读,只会有些不太适应的感觉,但尤梁逐字逐句地细看,却能品出与自己平日阅读的正常语言,有许多不一样的用法。
具体来说,语言中有几分古风。
好像是,好像是一个古汉语功底极深的人,刚刚开始学习白话文后,习惯性的用法。
尤梁看了一宿的论文,最终得出这个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奇怪的结论。
语言风格的问题,只是尤梁心中的一个小问题,而真正让他费心耗神之处,当然是论文里的真正内容。
他利用一个晚上时间,筛选文章里,可行性较高的蜂毒利用方式,打算委托在实验室的朋友,实验验证。
实际上,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论文中的内容是完全真实,还是希望它里面的内容是杜撰虚构。
似乎,只有是假的,才符合正常思维的认知。
毕竟,如果论文中的各种处理蜂毒,利用蜂毒的方式是真实存在,那这篇论文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领域现有的难题,将会被解决。
如果如此,这篇论文的作者,心该有多大,将这些内容直接寄给杂志,公之于众,损失的利益,简直无法用金钱计算。
这位名叫刘景怀的蜂毒研究者,他是否知道自己损失了什么呢?
一夜无眠,尤梁是听到母亲房间的动静,直接从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