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帝刚登基,以前靠李孜省、万安和刘吉等人上位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归到张峦名下,但在兔死狐悲的情绪作祟下,他们也会展开联想。
连堂堂大明的国丈,深得皇帝信任且器重有加,已贵为阁老、户部侍郎、掌太医院事、翰林学士、寿宁侯的张峦,都顶不住东宫出身的传统文官的集火攻击,逼着他非要以避世的态度去躲避朝堂纷争。
那我们这么一群已失去靠山的人,又靠什么在朝中立足?除了投降和主动请辞外,似乎没有别的出路。
人家张国丈,好歹还能做到病休,将来也能全身而退。
可我们要是卷入到官场争斗的漩涡中,恐怕就没人替我们说话,最后只能落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于是乎,本来许多人以为张峦的走,会让朝中一片吏治清明,或者大家伙儿一起拍手叫好,但结果却是无论是否心向着张峦的,甚至是那些本来跟东宫讲官关系不错的官员,对此消息都抱着谨慎的态度,沉默以对。
提督东厂太监李荣,这天去北镇抚司衙门办差时,见到了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的牟斌,听取了牟斌有关京师中各种小道消息的汇总。
“在京官员,对于张阁老归家养病这件事,都在私下议论,得出的结果就是张阁老先前无论做过什么错事,以他的功劳都不该落到如此境地。”
牟斌说到这儿,脸上满是尴尬之色。
毕竟先前,他也曾受怀恩和覃昌等人的影响,觉得张峦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朝堂秩序的稳定,认为外戚就该去五军都督府任职,而不应该当文官。
李荣笑道:“先前不都在议论,说张国丈并非进士出身,进翰林院就已经不合规矩了,根本就没资格入阁么?甚至连户部侍郎的职位,也应该被卸下来?”
牟斌没说什么,因为这种传言实在太多了,甚至言官在参劾时说出的话更加难听,全都是不好描述的。
“不能等到其病休离开朝堂后,才想到原来他曾为朝廷做过多少贡献!”
李荣道,“张国丈其人,无论名声如何,总是对大明没有什么亏欠,反倒是朝堂欠他不少。”
牟斌道:“李公公,那张阁老之后还会回朝任职吗?”
“这咱家怎么知道?”
李荣摆摆手道,“换作旁人,咱家或能释疑,但张国丈其人……性子本就与常人不同。他今年并不全都是在家养病,更多时候是不想卷入到朝堂纷争的风口浪尖上,仅仅是为了躲避他人对他的攻讦而已。”
说到这里,李荣显得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