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装弹药。
他们原是明军降兵,本就不愿为建奴死战,此刻面对漫天炮火,手更是抖得厉害。
炮口刚对准明军炮阵,便仓促点火,“轰隆”一声,一枚炮弹落在明军炮阵边缘,掀翻了两辆弹药车,木屑与火药粉混着泥土溅起,两名士兵来不及躲闪,当场被埋在土下。
可还没等他们装第二发炮弹,明军这边已锁定了那几处炮位。
“集火!炸了他们的炮!”
十几门佛朗机炮同时转向,密集的铅弹瞬间覆盖城头,那几门建奴火炮连同操作的士兵一起,被轰得支离破碎,炮管扭曲着飞上天,又重重砸在城墙内侧,激起一片惨叫。
此后,城头再无火炮敢冒头,只剩下建奴士兵躲在垛口后,用弓箭零星反击,却连明军的阵线都近不了。
为防炮管过热炸膛,炮营按熊廷弼的吩咐,每轰一刻钟便停一个时辰。
士兵们趁间隙给炮管浇水降温,冷水泼在滚烫的炮身上,水汽蒸腾着裹住炮身,远远望去像层白雾。
这样的循环持续了三天三夜。
白日里,硝烟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进来,整个赫图阿拉仿佛被罩在一层灰黑色的幕布下。
夜里,火炮的火光映红半边天,将城墙的影子拉得老长,城头上的火把忽明忽暗,像风中残烛。
赫图阿拉的西城墙在反复轰击下,石缝越来越大,墙面渐渐向内凹陷,原本三丈高的城垛已被削去大半,西南角那处最矮的城墙,更是被轰得只剩下丈余高,砖石松动得仿佛一碰就会塌。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硝烟时。
“轰隆!!!”
一声巨响震彻战场。
赫图阿拉西南角的城墙终于撑不住了!
数丈宽的墙面轰然倒塌,砖石堆成的斜坡从城外一直延伸到城内,烟尘冲天而起,连远处龙岗山上的飞鸟都被惊得四散而逃。
城头上的建奴士兵看着那道缺口,脸上没了血色,连督战队举着的钢刀都顿了顿。
“好!”
“终于炸开了!”
“建奴,准备吃你爷爷的铅弹罢!”
明军阵中爆发出一阵欢呼,火铳手们举起铳械,朝着缺口的方向呐喊,声音里满是振奋。
然而。
震耳欲聋的欢呼尚未平息,缺口处弥漫的烟尘未散,尖锐的骨哨已撕裂空气!
哗
哔
五百名先登死士如决堤的浊流,踏着滚烫碎石与残肢,嘶吼着扑向那道丈余高的斜坡缺口。
他们多是裹着破烂皮袄的蒙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