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繁罗列出来的问题,除了农业双轨制度,还有经济过热和信贷失衡问题,甚至还有城市和乡村的收入差距问题。
不管是哪个问题,在这个时期多少都有点敏感,可他们单位是计划委员会,既然发现了问题,自然要想办法解决。
在场的同事不只两位副主任,其他人也都有各自的见解,而且有些提议比赵繁想的还要完善。
比如针对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就有人提出调整招工比例,还提出了开展基建项目,以增加农村的就业人数。
只能说聪明人很多,缺少的只是一个发挥的机会。
赵繁既然要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就相当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
听完了之后,赵繁没有否定这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提议,只是迟疑地问道:“这会不会太过理想化,导致改革的时间拖得太长?”
姚立徽说道:“确实有点长,要不然分阶段进行改革吧,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如选两个省会同时进行,一个是偏重农业的,一个是偏重经济的。”
等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偏重农业的省会城市,就借鉴偏重经济城市的规则来推行,反之经济城市也借鉴农业城市的规则来推行。
这么做,试错成本会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虽然目前发现的这些问题,矛盾还不是很尖锐,但能早一天解决,国家的发展速度也能提高一分。
确定了大方向后,张学文就提议讨论试点的省份。
有了赵繁的实验上限理论,不少人就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农业改革城市的选择几乎是一边倒的情况,全都选了黑龙江,毕竟它是东北大米的主要产地,而且还是美国的农业技术实验基地。
可以说在这里试点,得出来的数据上限是最高的。
至于经济改革城市,大家说的城市各不相同,几乎都是持平的票数。
姚立徽笑了笑总结道:“农业改革省份选黑龙江倒是没有异议,但对于经济改革省会的看法,大家几乎都不相同。”
这个局面大家都不意外,农业改革省会要看自身实力,但经济改革区确实各有各的优势。
比如提议最多的广东和沪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不过相同的是,只要确定改革,这个城市的发展就会迎来爆发式的加速。
赵繁没有确定最终省会,而是说道:“大家刚才提议,先收集数据,然后再调研,之后再汇总成报告,也别只选两三个城市,把其他城市的情况也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