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陈妍拿着手机快步追上来,语气里带着点雀跃。
陈妍“小汐,江弃姐刚给我打电话,说纪录片团队又来沟通了!”
她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江弃发来的语音。
陈妍“团队说可以等你拍完《烽火之下》再录解说,还特意提了,想让你结合拍戏时的感受,多讲讲角色原型的故事,说这样能让纪录片更有感染力,你要是有意向,我就跟他们对接细节。”
林汐听着语音,靠在权志龙臂弯里,看着女儿在雪地里蹦跳的背影,又摸了摸鬓边的梅花簪,忽然觉得心里满是踏实。
她让陈妍回复江弃。
林汐“纪录片我接了,麻烦跟团队说,我想把拍戏时感受到的所有温暖——佐藤老师的簪子、珠泫和秀智的支持,还有原型人物的坚韧,都融进解说里。”
回到酒店,真艺趴在地毯上画雪人,纸上的雪人戴着围巾,头顶还别着支小小的梅花簪,旁边写着“妈妈的簪子最好看”。
权志龙坐在沙发上整理片场照片,镜头里的林汐或牵着孩子在雪地里跑,或握着梅花簪眼神坚定,每一张都透着对角色的投入。
权志龙“明天拍完戏,咱们去附近的民俗村看看吧?”
权志龙把照片存进相册,走到林汐身边坐下,指尖轻轻碰了碰她鬓边的簪子。
权志龙“听说那里有卖手工梅花酥的,真艺肯定喜欢。”
林汐笑着点头,靠在他肩上翻看着佐藤雪乃的ins评论,忽然觉得,那些围绕“辱日”的争议,早已在这些跨越国界的暖意里,变得不再重要。
窗外的雪还在落,梅花簪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映着一家三口的身影,也映着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原来最有力的回应,从不是激烈的辩解,而是用真诚与坚持,让温暖慢慢蔓延,让更多人看见历史里的善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