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没看到孙科阿谀奉承、狡黠奸诈的模样,本府实在是不相信这样的人会是一个好官
公孙策大人,官场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您要是每见一个都如此生气,怕是会气伤了身子
包拯本府知道,本府只不过是希望天下之官皆清廉守正罢了
公孙策深知这样的官场太过理想,俗语道,水至清则无鱼,俗语又道,人在河边走,又有几人能像包拯那样不湿鞋呢?
公孙策学生倒是十分好奇这孙大人究竟是何模样,竟惹得大人如此生气
包拯的黑脸终于有了笑容,玩笑道
包拯届时公孙先生不要比本府还要生气才好
两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县衙,孙科回去后,立刻吩咐捕头李虎前往郑府,将公子哥郑贤叫来,郑府正是睢县大善人郑闻的府邸,这郑闻家财万贯,为人仁厚亲善,常在城内做些布施,帮助那些穷困潦倒之人,每逢洪涝灾害,又常资捐县衙,百姓感激其善行,称其为“郑大善人”只那郑闻哪哪都好,就是管束不住自己的独生儿子——郑贤,郑贤之名本是郑闻望其勤奋读书,考取功名,做一方贤德父母官,奈何其原配早逝,郑贤日渐乖张,素日里打架斗殴,欺辱女子,无恶不作,逼得郑大善人不得不出钱了事,睢县百姓也是满肚子黄连———苦不堪言,郑贤正翘脚喝着美酒呢,就听小厮郑从来报
郑从少爷,孙大人让您去县衙,说有要事相告
郑贤有什么事不能等到明日再说吗?
郑从少爷,李捕头说,孙大人千叮咛万嘱咐,让您今晚务必过去
郑贤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郑贤也罢,我倒是看看什么事如此重要,让本少爷这么晚了还得走一趟
接着,郑贤遂带着郑从来到县衙,一进花厅,郑贤便直接坐在了上位,威胁道
郑贤孙大人,你最好有非常重要的事和本少爷说,否则————
孙科倒也不恼,只是陪笑道
孙科郑大少爷, 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事
郑贤那你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