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噪杂,所以他也没有听清中郎将赵元武讲的什么,但是很好地认清了赵元武这个人,四十多岁,面部黝黑,微瘦,身高一米七左右,全身着甲,站在大帐内侃侃而谈。
据四周的人说,两天后将进行一次阅兵,然后会重新部署官兵对义军的进一步围剿。
虽然有很多将领对赵元武的安排并不太满意,但是慑于赵元武是皇帝派来的大将军,据说还是当今圣上喜欢的人,否则以他中郎将的身份何以能负责这次围剿的全部事宜,所以全体将领只能遵守赵元武的指令。
散会后,李昌宪只是记得两天后阅兵的事情,当然他不会让自己的人全副装备地站在赵元武面前,只希望他们这些将领看不上万陵县的衙役们,把他们远远地打发到一个离战场较远的地方。
果然不出所料,赵元武阅兵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了衣衫褴褛的万陵县兵丁,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那不经意地眉头一皱,让李昌宪看到后,感觉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接下来,万陵县众多兵丁被安排在包围圈南面的一处小山丘上,并没有作为第一阶队直接对敌,前面还有五千多人的军队。
这下令李昌宪放下心来,不再关心战场的的变化,在他开来,这支义军被歼灭只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是能坚持多少天了。
万陵县各部落也不再遮藏了,直接配备上李昌宪给准备的武器,一方面是保护小山丘四周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商队在军营四周做生意。
于是,军营外出现了这些奇怪的商人,说他们是商人吧,但是他配备官兵的所有装备,还有在军营可以进出的令牌。
说他们是官兵吧,其实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就是商人。
正是这些奇奇怪怪的商人,給整个军营官兵带来了方便,可以在他们手里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也可以把官兵手里不要的东西都卖给这些商人。
以至于后来,只有这些商人来,军营门口的守卫也不再检查,直接放行让他们在大营内做生意。
即使赵元武见过一次两次,也搞不懂这些兵丁在军营里干什么。
但是他也没有计较,他还是很相信手下的官兵,不会放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进出军营的。
未进行大战之前,李昌宪也没有闲着,正在考虑如何能让一些义军到万陵县去。
招降,那是不可能的,凭他一个小县令,还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买俘虏,他也通过万陵县的商人和军营内的官兵商量过,这个方法可行,但是花费也很大。
李昌宪才不愿意用这么多的钱去买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