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难及后世之人外,论心机,论智谋,论眼力和识人之明,哪一点会逊色后人?
方才贾蓉连一句自作聪明的谎言都不敢说……
难怪古往今来多少人杰,都会留下“伴君如伴虎”之言。
只是不知,先前戴权答允之事,到底算不算数?
还有,最后戴权身边的年轻人,目光怜悯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又为哪般?
……
皇城,翊坤宫。
刚过完五十八岁寿辰的天正帝,正在养心殿东暖阁勤政亲贤殿内批改奏折。
只是没批改两本,面容有些清瘦的天正帝就放下了朱砂御笔,眉头紧紧皱起,凝重的眸光不乏担忧的望向殿外。
殿外秋风吹拂,铜铃作响,回荡在殿内,恍若梵音阵阵。
天正帝为天熙帝第四子,非嫡非长,潜邸时,论声势远不及其他几位亲王高。
为人低调,务实。
在百官中,素有埋头苦干的贤王之名。
又因其从不结党,也不勾连大臣,尤其是对任何军机大臣都保持一定距离,所以让许多人都以为,雍亲王毫无问鼎大宝之野心,将来必会成为一世贤王,和大宝无缘。
却不想,天熙帝在“天熙事变”之后,偏偏就遗诏传位给他,这便是他坐上龙椅的原因。
天正帝登基后,一如潜邸时低调务实,凡大小事务必定亲自过问,尤其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
朝堂之上,一应天熙时代留下的军机谋国大臣始终不曾有过大变动,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天熙大臣却是无比安稳的,始终矗立不倒。
直到天正帝继位的三年后,才渐渐发生了些变化。
有两位辅政军机实在熬不住了,眼花耳聋,难以支撑,这才致仕退去。
天正帝也是赐以了厚恩重礼,风光致仕。
到了第四年,河西之地一场天灾,却让一群吃相实在难看的大臣暴露出来。
趁蝗灾兼并土地不说,倒卖救灾物资不说,堂堂国之大臣,朝廷命官,居然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倒卖人口,逼得无数人妻离子散,下作之极……
这一次,天正帝再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传旨三法司,施以极刑处置了一批,人头滚滚。
值此,天下皆惊!
到了继位第五年,天正帝更是展开雄伟气魄,以雷霆之势,一口气黜免了三位六部掌部尚书,六位侍郎,甚至连一位军机阁臣都隐隐不稳,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天熙在位六十有一年,如今朝廷上的所有重臣皆为天熙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