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全非了。
呆呆的看着那大片被掀起的大量尘土,处在战线后方安全地带的,这位日军联队长此时脑海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炼狱’。
想象的没有错,这里此时的确已经变成了一处‘炼狱’,这次张作霖带到前线的那款国防军的“炼狱i”的火箭炮,装备的可全都是口径达到123毫米的火箭弹。
而作为载具的火箭车更是为改进型的‘东风’牌75型5吨大型载货卡车,这一款火箭炮车也被国防军亲切的称之为“炼狱75型40管自行火箭炮”。
‘炼狱’这款火箭炮车,和‘霹雳火’一样,都是此时国防军所有火箭炮家族当中的一员,射程可达23公里,基本弹药基数为120发。
这款‘炼狱i’火箭炮也是国防军武器研究所,根据原来二战历史上,二战苏军装备的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为蓝本研发出来的新型火箭炮车,算起来应该是这个时代最为完美的火箭炮车了。
历史上,二战苏军装备的那些原版的‘喀秋莎’火箭炮发射车是一共有八条发射滑轨,可同时装载十六枚132mm火箭弹。
但国防军武器研究所根据华夏自己国情的需要,研究改进之后,国防军所生产制造的‘炼狱75型’火箭炮,最多可以装载四十枚123mm火箭弹,相比历史上原版的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火力上要强大了很多。
同时,国防军的这款‘炼狱i’火箭炮在精确度、攻击力等方面也皆有着显著的提升,机动能力也不差于原版‘喀秋莎’。
历史上苏军原版的‘咯秋莎’火箭炮,每一辆每次的发射,就完全相当于十八门自行火炮开火的攻击力。
而现在,性能比历史上原版‘喀秋莎’火箭炮,更加先进国防军‘炼狱i’火箭炮的每一次发射,就相当于40门自行火炮的威力。
尽管国防军‘炼狱i’的火箭弹稍小一些,但是威力却一点儿也不差,数百辆火箭炮车聚集起来,数千枚火箭弹在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内一起发射出去,那是极为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
夸张一点说吧,当张作霖下令国防军的火箭炮部队对日军肃州阵地发起一轮覆盖性打击时,地面上国防军一辆辆‘炼狱i’火箭发射车上,发射出去的火箭弹,甚至将整个天空都被遮盖了。
那么被轰击的日军阵地的情况,可想而知。炼狱、修罗地狱,这些都已经是对此时日军外围阵地最含蓄的描述说法了。
正确的说法,被国防军‘炼狱i’火箭弹全覆盖性打击的日军肃州外线阵地,此时这里的阵地上根本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