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就足够他们头疼了。
战地工程师的组织之下,大量标准化的零件成批成批的生产出来。部落之中原本只能放牧牲畜的奴隶,连炮灰都没有资格当的这群人现在迈入了工厂,在流水线式的生产线上,每个人都只精通一项工序,随着不断的熟练,工艺逐渐提升。
而战地工程师所掌握的各种机械也都是模块化设计。就如同是铝型材之间的组装一样,种种设备都是搭积木一样拼接起来,只有实在需要提高结构强度的时候,才会采用焊接的技术对缝隙进行加固。
就是这样简陋的生产条件下,竟然依旧能够将一台台内燃机车,从生产线上开下来。
不过这些车都是有问题的车,需要经过特殊训练,配备特殊蛊虫的士兵才能够驾驶。
战地工程师们负责亲自训练这些士兵。并且给他们分发自带特定的拟态催化术的蛊虫。
这些战地工程兵,需要负责对各类战车的发动机进行维护,通常情况下这些战车行驶的时候他们必在场,通过体内特定的蛊虫构建出杀招,来解决,由于加工精度不足,导致的各种发动机上的问题。
比如气缸密封的问题,就需要利用到能够更改流体粘度的蛊虫,让气缸密封圈的位置的气体,粘稠度提升到润滑液的层次,从而保证气体不会泄露出来。还有在燃烧的过程中,发动机可能出现积碳的问题,也需要他们催化反应,从而让反应更加充分。齿轮与链条之间的磨合也需要特定的杀招作为润滑。
不同的杀招施展的强度需要根据车况决定,这些细节问题需要亲自上手感应,才能够熟练解决。不过一旦熟练了之后,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像是本能一样得心应手。类似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本能就能控制平衡一样。
有了这些人负责驾驶车辆。这些战车就会像是机魂大悦一样,发挥出百分之二百的性能,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能够以损害车身为代价,超出额定功率两倍以上的运转。
受限于条件的简陋,其实还有很多特定的杀招没有办法传授给这些人。就比如战地工程师其实是可以临时给车辆挂载爆炸反应装甲的,只需要利用蛊虫来吸收发动机喷出的黑烟,然后让这一层炭黑覆盖在坦克正面装甲上。积累到一定厚度之后,在受到剧烈碰撞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拟态催化术引爆,利用爆炸的冲击波抵消敌人攻击的动能。同时还可以给装甲施展矢量偏转。稍微偏转装甲所受到的动能方向,就可以让敌方射来的炮弹或其他飞行道具跳弹的可能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火炮增程,炮塔稳定的杀招,都是相当强力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