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使用之法,所言甚细,甚至还画了一幅草图。
“……贼重甲长枪,背水连排结半圆之阵,颇似鱼鲡,以拒我军。贼枪长两丈余,双手持握,防以铁甲及束臂之圆盾,然缺弓矢;校尉遂率轻骑环行疾shè,贼虽矛长而不得及,中箭倒毙者众,前者亡而后列者进,终不退,其战甚坚。……贼突暴喝,齐挺枪疾步迎我冲阵之骑,全不顾两翼后侧,是为亡命背水一击也!我骑猝不及防,虽抵之而不得,中枪落马者十一骑,为此战唯一伤损者。校尉临危不乱,自率队抄其后路,贼立溃,或弃枪拔剑自保,或自相拥挤践踏……。”
通过杜环地描述,李天郎几乎可想象得出当时双方交战的场面:困兽犹斗的师人表现出高度的纪律xing和战斗技巧,他们知道唐军轻骑不可能从其后侧的冰封河流冲击,因此背水结阵,企图依靠重甲长枪自保。但对手弓箭地威力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如此固守只有被动挨打,而其战阵和李天郎当初对抗吐蕃骑兵的圆阵一样,不可移动,即使移动,身负重甲的步卒无论如何也不如骑兵快捷,领军的师统领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仍旧发起了直线冲锋,迎向了飞骑劲shè的唐军骑兵,显然是鱼死网破,视死如归般的打法。而且的确打了赵陵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同时也将自己的两翼和后背彻底暴露给了对手。可以想见身负重甲,手持如此超长矛地师人是如何狂吼着,冒着雕翎团飞蝗般的羽箭径直冲向滚滚而来的唐军骑兵,又是如何在赵陵果断地两翼出击下不得转向还击而迅速崩溃,惨遭斩杀……。
虽败却壮哉!
看来师战士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此为贼子兵器铠甲乎?”高仙芝将最后一页信笺交与李嗣业,信步走到马搏面前,上下打量。事前李天郎已令他穿戴师甲胄,持而立,那两丈余地长矛竖立起来必定戳穿屋顶,只得平平拿了,摆个架势。
“有多重?”高仙芝伸手摸摸冰冷地甲胄,注意到上面箭矢shè穿的小孔,“穿着可还灵活?”“此甲内衬皮革,外被铁甲,尤以身甲最重,上及胸下及腹,为整铁打成,似我明光铠,制工jing细。此外尚有铁胄、披膊、胫甲、以及由锁子甲所制地腿裙、顿颈等,总重近三十斤。”李嗣业和李天郎在马搏换装时便细细看过,此时自然娓娓道来,“赵陵信中称雕翎团三石强弓可在十五步外轻易洞穿,远者则即使穿甲也未定伤人,此甲破绽多在腿部,三十步外即可伤之。”
高仙芝取下马搏头上的兜鍪,柔软的锁子甲顿颈哗哗着想,眉心处还有突出的三角护甲和护鼻。盔顶有稀稀拉拉的几束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