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而大明亡。
这是不争的事实。
朱载坖继位之后,只想做三件事情,一是解决边患,二是让百姓生活稍显富足,第三条,便是让南京京营,北京三大营重新振作。
他在登基之初,便给自己定下了这三个目标。
大明建国时间太长了。
勋贵们存在的时间也长了。
作为大明的皇帝,他们早就远离民间疾苦,成为了天上人。
而大明的这些勋贵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也早就忘了父辈的荣耀。
吃空饷,畏惧敌人,贪图享受。
虽然经历了土木之变,但若是武勋集团不改父辈之风,文官集团又岂能占据上风。
他们受父辈恩荫,不用通过严格困难的科举之路,便能当官,这本是国家对于他们父辈所建立功勋的一种恩赐,可也毁了他们的子孙。
而朱载坖要做的就是,唤醒某些人,早就丢弃的热血,以及对父辈荣誉维护的渴望。
朱存孝,东平王朱能之后、成国公朱凤之子。
这是朱载坖在登基之后,便想着安排到身边做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
根红苗正。
最为重要的是,年轻,三十出头,以后自己调教出来,留给儿子,还能在干个十年。
这边,朱载坖与陈洪说了锦衣卫的事情后,便想着将奏疏全部撤下,在喝上两杯,陈洪老老实实的收着奏疏,心里面也不断的盘算着,原来陛下说的不能信一成,是一百份奏疏,只是从中挑选一个看一看啊。
陈洪将奏疏全部收下,抱在怀里,准备送往司礼监,而后在给陛下准备酒宴。
他刚刚走到乾清宫门口。
却见一个小太监进来禀告。
“陛下,徐阁老求见陛下。”
朱载坖听完之后,看了一眼还想往外走的陈洪,不由翻了翻白眼。
“陈洪。”
马上就要走到门口的陈洪,闻言转身,而后快步走到御案之前。
“陛下,您还有什么吩咐。”
“朕刚刚说,朕不太精明,你也不能太精明,你虽然不能太精明,但你不能太笨了,听着咱们的阁老求见呢,你应该回来,把这些奏疏啊,重新摆在朕的案前……”
听完朱载坖的话后,陈洪愣了一下,而后赶忙点头:“是,陛下。”说着,便将自己怀中的奏疏全部放在了案上,而后又按照自己前主子朱厚熜的习惯,将其十份为一叠,整齐堆放。
看着陈洪的动作后,朱载坖才看向跪在下面的小太监:“让阁老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