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胪寺的人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说道:
“快,召集六部,入宫议事。”
如今天子不在长安,名义上是何太后监国,但实际上还是蔡丞相主持大局,要召集六部,自然是有关系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大家也不敢怠慢,正准备去六部呢,却见到蔡亚夫脚步停了下来,喊道:
“不,就喊尚书,侍郎,其余别喊。”
说罢便急匆匆的走了,其余人等虽然奇怪,但也很快就下去喊人去了。
没多久六部的官员们就聚集在了宣政殿中,何太后匆匆忙忙赶来,便见到官员们对着何太后恭敬行礼,而后何太后皱着眉头看向了蔡亚夫,问道:
“蔡丞相,哀家听闻,高句丽使节来了长安,欲与我大周结为兄弟友邦,同心戮力,此事当真?”
何太后说完,蔡丞相拱手道:
“确实如此,高句丽的王子,亲率使节一百余人,带领珍奇兽皮十件,已到长安。”
宣政殿中的官员们一阵惊愕,虽然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是何意?先帝在时,这高句丽不还曾袭扰我大周东北边境,入境却要来朝贡了?”
“也未曾听闻,高句丽国中有什么重大变故啊。”
“他们确实,与匈奴的关系也一直不好,此事倒也不是不可以。”
“是否有诈?”
“若能结成同盟,稳固了东北,让其拖住匈奴,我等可趁机对付突厥。”
“甚妙啊!”
那些大臣们议论纷纷着,总体而言,大家基本都倾向于和高句丽同盟。
多一个盟友,便少一个敌人,即便是两国之前多有摩擦,闹得并不愉快,但只有永远的利益,可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是要和高句丽结盟,肯定不是官署单方面点头就可以的事情,你说招待一下使臣,安排一点回礼,鸿胪寺自己都能做了,但这种事情,肯定需要天子来点头的。
何太后还以为,他们是因为需要自己拿主意,才来找自己呢。
何太后其实也没有什么主见,但听到大家都说好,也觉得挺好,不过还是决定,等天子回来再说,于是说道:
“先款待他们,不得怠慢,待天子回来之后,再做决定吧。”
大臣们也是纷纷点头,但其实心里面都有点奇怪,不清楚蔡亚夫把百官还有何太后喊来是做什么。
因为不用想都知道,就算大家都觉得好,也需要天子点头啊,毕竟结盟大事,就算是送信去玉门关给天子,也是该等的。
就见到蔡亚夫继续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