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砚没有情绪。或者说,他基本很少有情绪。裴砚总是很清醒,这种清醒近乎于条件反射,因为任何一个瞬间的意志模糊,就会让祁桐如情绪激荡。
祁桐的婚姻并不幸福。祁家是满族后裔,旧朝代的贵族,民国后的革命先辈。建国后祁家举家跟随□□迁赴台湾。六十年代,祁父去往英国留学,毕业后结了婚,长期定居英国,之后就有了祁桐。祁桐身上既有经年累月的大家世族的矜持与优雅,也有在英美西方文化洗礼下的自由与民主的烙印。
后来祁桐去德国求学,在德国遇到了结束知青下乡在中科大完成大学后来德深造的裴冬青。那时的裴冬青高瘦而清冷,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冷色调,基本没有搭配的美感,但浑身透着一股东方式审美的男子的矜骄感。
祁桐迷恋这种旧时代的东方气质。追着裴冬青从春天到冬天,从夏天到秋天。也许是被祁桐逼得也认命了,裴冬青和祁桐在德国结了婚。
婚后,他们经常吵架。裴冬青每次都只是沉默,不作声,等祁桐吵得累了,就默默回他的实验室。生下裴砚没多久,她和裴冬青就分居了。
祁桐带着裴砚回英国。裴冬青仍留在德国。
裴砚对裴冬青的感情不浓。在祁桐强势的影响下,他很少去想这个应该被称为父亲的裴冬青,也从没有想要去找裴冬青。祁桐也很少允许裴冬青见他,哪怕裴冬青总是找上门来。
但裴冬青会来偷偷在暗处看他。
裴冬青会在私立小学的门口开外一百米,隐在树丛里,静静看着他放学,看着他被祁桐的司机接走;裴冬青会在双休日祁桐带他出去郊游时,就躲在不远处,静静看着他……
裴砚也记不清他是在哪一次发现了裴冬青,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慢慢发现,裴冬青总是在暗处,悄悄监视他。
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被监视,被窥探。
但裴砚这近乎于一道完美的程序的人,却沉溺于被观测,被窥探。他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一想到裴冬青在观测他,窥探他,无论做什么都有了动力。就好像这道最完美的程序的启动不再是因为早就被祁桐安排与设定好了,而是有了全部的最大的动力——因为有人在窥探他。
裴砚记得,裴冬青第一次带裴砚做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在单电子双缝实验中,电子枪源源不断地发射单个电子,单个电子通过双缝的过程中,最终会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但一旦在实验中安装上摄像机观测,电子被观测后只能处于一个状态,在后墙上就会形成无序的点状,而干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