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玩政治的心都脏。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种混到大明朝堂最顶尖的大佬,已经达到没有最脏,只有更脏的程度。
毕竟李善长还只是惦记着多签几份条约,而刘伯温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条约不条约的都好说,唯有多弄矿才是正经事儿。”
刘伯温直接捋着胡须说道:“就像眼前这份《癸丑条约》,虽然有两万万两白银的赔款,每年也有七千万两的息子钱,但是倭国能顶得住几年?”
“三年五年的时间内,倭国兴许还能顶得住,十年八年,乃至于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倭国别说结清赔款,恐怕他们连息子钱都给不起。”
“真到了那时候,倭国还要不要留着?”
李善长嗯了一声,正打算开口说话,朱皇帝却咳了一声,说道:“那个,倭国应该是等不到三十年之后了。”
“咱标儿派人给咱送了封信,说是打算把勋贵们的封地全都改到倭国。”
“善长先生家的琪哥儿,青田先生家的琏哥儿,过几年都得去开拓倭国那边的封地。”
“至于大明这边儿,你们的封地会保留一部分,但也只会是很小的一部分。”
随着朱皇帝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和刘伯温顿时长舒了一口气,甚至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精神。
改换封地好啊。
移封到海外更好啊。
要是封地一直在大明,咱们这些老兄弟哪怕是告老还乡,他朱重八和那颗黑芝麻汤圆都得担心咱们鱼肉乡里。
封地不在大明,咱们这些老兄弟告老还乡之后就能安安稳稳的滚去封地颐养天年,就算再怎么鱼肉乡里,他朱重八和那颗黑芝麻汤圆也只会当做看不到。
而且倭国距离大明并不算太远,从登州府坐船往来倭国也十分方便。
最最关键的是,大量的勋贵全都挤在倭国那个屁大点儿的地方,而各家勋贵之间又有彼此看不顺眼的情况,他朱皇帝和太子殿下也不必担心勋贵们抱团。
总之就是一句话,把封地换到海外,看似吃亏,实则能保命,甚至能让子孙后代多占些便宜。
心中有了底气,刘伯温也不再藏拙,而是捋着胡须说道:“既然上位和殿下已经安排好了倭国,那臣便不再多说倭国,只说帖木儿汗国以及欧罗巴之地。”
“臣不太清楚上位和殿下对于帖木儿汗国和欧罗巴之地有什么安排。”
“臣只担心一件事。”
“那就是咱们大明的各种工坊会越来越多,所生产出来的各种事物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