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李弘(1 / 3)

开耀二年的暮春,长安的柳絮还未散尽,太极宫的诏狱却已浸满寒意。

李义府蜷缩在草席上,看着鸩酒推到面前。铜盏里的液体泛着青碧色,映着他发颤的指尖,恍惚间又想起二十年前在初见李治时的场景,那时的晋王殿下眼角带笑,说义府才名,孤早有耳闻。

国公爷,陛下有旨。

李义府盯着对方袖中露出的明黄绢帛,突然想起去年腊月在西市看见的场景。

鸩酒入喉时他剧烈抽搐,指甲在青砖上划出刺耳声响,最后一眼看见的,是石缝里钻出的嫩草——原来春天真的来了,只是属于他的春天,早在攀附皇权的那刻就死了。

李义府伏诛的消息传到东宫时,李弘正在临摹《乾武手记》。

狼毫笔在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八字上顿了顿,墨汁晕开成一团乌影,像极了前日朝会上吵作一团的大臣们。

八岁的太子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抬眼看见母亲武媚娘正倚在朱漆屏风旁,金步摇在春日暖阳里晃出细碎光斑,却不及她眸中精光刺眼。

今日两仪殿议事,可瞧出什么门道?

武媚娘的指尖划过案头堆积的奏疏,锦缎袖口扫过《乾武手记》封面,你大伯当年写这手记时,正大唐还不太平呢,世家揭竿而起。

李弘想起父皇曾说过,大伯自咸阳起兵,一举夺得天下,靠的就是人心。

他正要开口,却见母亲突然抬手,替他拂开额前碎发,指尖的翡翠护甲凉得沁人:弘儿记住,朝堂如棋局,落子前先要看清——哪些是卒,哪些是车。

辰时三刻,两仪殿的铜鹤漏刚响过九声,谏议大夫王玄策就捧着一叠奏疏闯了进来。

太子殿下,洛阳水患的赈灾粮款,户部与工部又争执不下!

他的官服前襟还沾着晨露,身后跟着的新任户部尚书刘德威已是满脸怒容:分明是工部拖延工期,导致堤坝溃决,怎可归咎钱粮不足?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殿内顿时吵成一片,连檐下的铜铃都被惊得叮当作响。

李弘捏紧了御案上的玉镇纸,忽然想起《乾武手记》里的话:群雀争谷,莫若撒米于地,群龙争水,莫若导渠于野。

他抬眼望去,却见裴炎正捻着胡须微笑,唯有母亲昨日叮嘱的心腹李义府旧部们,此刻都缩着脖子躲在角落——原来这就是夹起尾巴的模样。

诸位爱卿!太子突然开口,奶声里带着不属于孩童的沉稳,水患当前,当先定赈济之策。”

“刘尚书可速算所需粮米,王大夫去查堤坝缺口,三日后御前回奏。

最新小说: 封疆悍卒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红楼大官人 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重生赐婚宴,渣男太子喊我小皇婶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大明:外甥别哭,舅舅扛你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