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乏了,想回去歇息。”
“走!”姬郢命令。
马车走远了,季长蘅才回过神,他不信派人又去打听。
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一个月前,郢王府确实给每个参加科举的学子都送了红砚台。
“其实小王爷只是派人送了红砚台,多一个字都没说过,公子,真的是咱们误会了。”侍卫道。
季长蘅死死咬着牙,嘴里尝到了血腥味。
他根本就没有派人打听过红砚台的事。
一方红砚台价值不菲,小王爷居然给每人两块!
季长蘅怎么也想不到小王爷出手这么阔绰。
“那太傅,还有几位大人日日去做客,又是为何?”
不远处迎面走来其中一个大臣,见了季长蘅恨不得立马就走。
“李大人请留步!”季长蘅伸手去拦。
李大人硬着头皮站好,叹了口气:“季大公子也别气馁,日后努努力,还是有机会赶上状元郎的。”
状元郎三个字就像是一根针插在了心口上。
刺痛难忍。
季长蘅反问:“当初李大人是凭什么依据我能夺魁?”
李大人见他问,便直接说:“还不是因为你祖父那篇文章闹的误会,我只听说是你拿出来让学子欣赏,我偶然看过,惊为天人,一时误会,仅此而已。”
李大人也觉得很倒霉,平白无故闹出了乌龙。
他只是按照季家老太爷的水平去评估季长蘅。
都怪他自己不争气!
“要是你祖父在世,说不定就能和戚琏一决高下。”李大人叹:“事已至此,也不可能更改了。”
季长蘅额前青筋暴跳,语气不善:“那今年科举修改和往年不同,大人为何不提醒?”
规矩改了,他不知情,一直误以为他的文章是被百官亲自看过。
所以才笃定状元郎是板上钉钉。
不曾想,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试题答卷是谁的。
接连三桩误会促成了此事,要说只是一个意外,季长蘅说什么都不信。
还要再多问几句,李大人摆摆手,借口还有要紧的事先离开了。
那避之不及的速度和前几日拉着他称兄道弟,判若两人。
季长蘅抿唇,再次尝到了血腥味咬着牙硬是给咽了回去。
...
郢王府
马车停下,杨卿凤早就识趣的和姬郢拉开距离。
方才碰了一下,对方看她的眼神跟刀子似的。
凉飕飕,她丝毫不怀疑对方会不会真的拿出刀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