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旦,内部更有刘威、陶雅这等实力派元老阳奉阴违,人心不附。”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个‘乱’字!他比任何人都需要稳定!”
“因此,他接下了我们释放的善意,默认了我们对饶州的占领。因为他需要时间,至少三到五年,来慢慢消化他强行吞下的权力,清洗异己,稳固地位。而这三五年,便是主公您……积蓄力量,一飞冲天的黄金时机!”
两人就广陵的局势,反复推演,商讨了近一个时辰。
从徐温的性格弱点,到淮南诸将的派系利益,再到将来可能利用的每一个突破口,都一一剖析。
刘靖注意到,青阳散人虽然精神依旧矍铄,但眼角眉梢,已然带上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疲色。
毕竟是长途跋涉,归来后又未曾歇息,便立刻被自己召来密谈至今。
想到此处,刘靖主动止住了话头,站起身,亲自为青阳散人续满茶水,温声道:
“先生此行,劳苦功高。今日之事,便议到此处吧。”
“广陵的棋局,非一日之功。先生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养足精神,日后,还有更多需要先生运筹帷幄的地方。”
青阳散人闻言,心中一暖。
他本还想将一些细节再做补充,可见主公如此体恤,便也不再坚持。
他起身长揖一礼,笑道:“主公言重了。能为主公分忧,是贫道之幸。”
“那贫道,便先告退了。”
送走青阳散人,刘靖独自在书房内静坐良久,直至窗外传来三更的梆子声。
他才缓缓起身,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广陵”二字上。
“三到五年……”
……
而在刺史府的深宅大院之内,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密谈正在进行之时,歙县城南那片低矮破败的贫户区里,一幕延续了千百年的悲剧,正无声无息地上演着。
坊市的喧嚣渐渐散去,两道身影,如同捕食的鬣狗,悄无声息地溜进了一条最偏僻的巷弄。
他们是县衙的税吏,却是那种花了钱捐了前程,专在律法边缘捞油水,见不得光的“阴吏”。
刺史大人推行两税法,明面上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可对他们而言,这无异于断了财路。
但他们总有办法。
刺史大人只说废除,可没说要把以前的旧账一笔勾销。
“快点,老三,磨蹭什么!”
其中一个尖嘴猴腮的税吏催促道。
被称作老三的胖吏,一边走一边警惕地四下张望,压低声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