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府,大堂。
午后的阳光穿过高大轩敞的雕花窗棂,在光洁如镜的澄泥方砖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空气中,上等龙涎香那清冷而悠远的香气,与窗外盛夏时节声嘶力竭的蝉鸣交织在一起。
与往日议事时炭火熊熊,茶汤滚沸不同,今日堂内并未生火设炉,透着一股反常的清冷。
一张宽大的黑漆坐榻上,三人跽坐相对,泾渭分明。
榻上设有一张精致的黑漆嵌螺钿矮几,其上只孤零零地摆着三只剔透的琉璃盏。盏中,嫩绿的茶叶在取自清冽深井的凉水中缓缓舒展、沉浮。
这便是歙州刺史刘靖,从他那神秘莫测的“梦中仙人”处学来的所谓“冷泡法”。在这炎炎夏日,最是消暑解渴,涤荡心胸。
胡三公一丝不苟地维持着标准的跽坐姿势,背脊挺得笔直,花白的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一派老派士大夫的严谨风范。
他端起那只在他看来过于奇巧华丽的琉璃盏,看着盏中那未经任何炮制的、根根分明的茶叶,眉头不由自主地微微蹙起。他依旧无法习惯这种近乎“茹毛饮血”的饮茶方式。
没有炙烤,没有碾磨,没有筛罗,更没有加盐、姜、葱等佐料调和成一碗五味俱全的茶汤。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对“茶”这种风雅之物的亵渎,是暴殄天物的行为。
他端起茶盏,浅尝了一口。
冰凉的茶水滑入喉咙,瞬间驱散了身体里的几分燥热暑气,但那寡淡的滋味,却让他心中空落落的,终究觉得少了些什么。
“夏茶,终究是失了春芽那一缕破土而出、向死而生的灵气。”
老人放下琉璃盏,剔透的杯底与乌亮的几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而孤单的轻响。他的目光悠远,仿佛在看一个正在远去的、无可挽回的时代背影。
在他对面,盘膝而坐的青阳散人闻言,却是哂然一笑。
他一身宽松的青色道袍,姿态远比胡三公要写意得多。
对于主公层出不穷的“不经之谈”与“不经之器”,他早已习以为常。
他毫不犹豫地将琉璃盏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动作豪迈,不拘一格。
“我倒觉得,此法虽简,却最能品出茶叶的本真之味。”
“春茶如少年,锐气有余而底蕴不足;这夏茶历经烈日暴雨的锤炼,褪去了所有青涩,才有了这般醇厚内敛的滋味。”
“苦涩尽去,回甘方显。胡别驾,这不正如大丈夫功业已成,洗尽铅华,当细品这份沉淀之后的从容与甘醇么?”青阳散人的话,巧妙地将茶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