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联系在了一起。
自始至终,位居主座的刘靖始终未语。他的姿态最为随意,近乎半躺着,斜倚在一个柔软的凭几上。
直到此刻,他才慢条斯理地端起自己的那盏琉璃盏。
他没有喝,只是用指腹缓缓摩挲着冰凉光滑的杯壁,感受着那琉璃特有的、介于玉石与冰块之间的奇妙质感。
刘靖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杯中那些上下沉浮的茶叶,眼神深邃,仿佛那不是茶,而是一整个风云变幻的天下棋局。
终于,他开口了。
声音平淡无波,却像是一枚落下的棋子,为这场茶中论道做出了最终的裁决:“夏茶虽失了灵气,却胜在一个‘稳’字。”
“正如如今歙州的士绅,虽没了开疆拓土的锐气,却也翻不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浪了。”
一句话,如同一盆冰水,将风雅飘渺的茶事,瞬间拉回了冰冷刺骨的现实政局。胡三公与青阳散人皆是心头一凛,随即会意,脸上的闲适荡然无存,神情都变得肃穆起来。
胡三公率先反应过来,他微微躬身,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刺史所言极是。府衙外面,方才又闹了一场。”
他顿了顿,似乎在脑海中组织着语言,试图将那场在他看来近乎滑稽的闹剧,描述得更为生动一些。
“日上三竿时分,来了百十号人。为首的几个,还是歙州城里有些脸面的乡绅。”
“一个个穿着簇新的杭绸衫子,却偏要学那市井泼皮,在府衙门口的石狮子旁捶胸顿足,涕泪横流。”
“嘴里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哭喊着什么‘祖宗田产,毁于一旦’,什么‘酷吏当道,民不聊生’,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
说到这里,胡三公的嘴角撇出一丝不屑:“可笑的是,那些围观的百姓,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同情,反而满是讥诮与快意。有那胆子大的,甚至当场就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说他们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硕鼠’,是‘喝人血不吐骨头的地头蛇’,如今被刺史除了身上的肥油,便在这里撒泼打滚,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
“下官都懒得亲自出面,只命几名小吏出去,将那水火棍在青石板上重重一顿,‘砰’地一声,那百十号人的哭喊声便戛然而止。再一通毫不留情的杖责伺候,那几个领头的乡绅当场就被打开了花,剩下的便一个个抱头鼠窜,作鸟兽散了,比见了鬼跑得还快。”
刘靖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哂笑。
这笑容里,有嘲弄,也有意料之中的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