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匹马可以相对而行,那商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的烟草再生产多一些,也能卖得出去了吧!府城的货应该也能更多一点!”
道理是很简单,但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远见,要修寨子到县城的路,寨子里没人会反对,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但县城到府城,府城到省城,对于从前的寨民来说,就有点太遥远了,如果不是官府、土司的强迫,根本没人会为了这些道路白费力气。
但是,烟草改变了大家的思维方式——烟草,是夷寨这里第一个比较普遍的,能卖到远处去的商品,在此之前,夷寨对商贸的概念,就是出售他们狩猎时储存腌制的兽肉和毛皮,去和土司换盐、铁器,这两样东西,一个是生活的必须,还有一个是武力的保证,不管价格多昂贵,总是要设法获取一些才好。
至于说它们从哪里来的,这个夷寨人半点都不关心,如果他们能自己搞到盐的话,那么甚至可以不做生意,和其余寨子以物易物就行了。要说去县城买些多余的货物,这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兽肉、毛皮并不很值钱,要搞到换盐的货物都不容易了,对于别的货物,他们根本都没有欲望。
但是,烟草就不一样了,这个东西是值钱的,而且,对夷人来说相当值钱,之前到比狩猎划算太多的地步——而且和制作步骤繁琐、保存不便的肉干、毛皮来说,烤烟的优点就太多了。烘烤完成后,储存几年都不是问题,也比较轻便,一匹马驮着的烤烟,送到县城里,可以换来想不到的巨款:盐的价格早就下来了,卖烟草的钱,买盐根本花不完,甚至说百分之一都花不到。剩下的钱能怎么花他们简直想都想不出来!
铁制的农具,这是对种地有帮助的东西,是可以买的,还有一些烤烟用的工具,都买回来之后,有时候甚至钱还能有剩,可以买一些汉人烧出来的瓷器、玻璃器——盛器对于绝大多数番族都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这是汉人吏目没有接触之前难以想见的。
只是视乎开化、富裕程度,番族们追求的品类不同而已,最有钱的番族追捧马口铁盛器,彩云道的夷寨穷,玻璃器就当宝了,如果不是知识教祭司的规劝和引导,他们会把买农具的钱都拿来买玻璃器,带回寨子里收藏起来,更不要说买点书本什么的回寨子里了。
烟草能卖上这样的价钱……这消息在夷寨中不胫而走,极大地帮助了知识教的扩张,哪怕就是最冷漠的寨子,也无法对烟草带来的巨大利益无动于衷,而想种烟草,虽然有两个途径,官府也能帮上忙,知识教也能帮上忙,但大多数夷寨还是不敢和汉人衙门打交道,聚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