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大全 > 综合其他 > 玲珑飞舞 > 第三十六章 奇葩

第三十六章 奇葩(1 / 2)

《归期无字》

玉门关外的烽燧在暮色中褪成剪影,班超投笔从军时种下的胡杨,已将根系扎进大漠深处。这位三十六人定西域的将军,临终前"愿得生入玉门关"的喟叹,被黄沙掩埋了整整两千年。归期原是悬在历史长河里的钓钩,钓起的从来不是具体的年月,而是游子心头解不开的结。

王维在辋川别业写下"君问穷期理,未可言归日"那夜,浣花溪的竹影正扫过案头的《维摩诘经》。这位半官半隐的诗人不会想到,千年后会有日本僧人将他的诗集抄在东渡的船帆上。当鉴真第六次东渡时,海风卷走的不仅是经卷,还有长安城飘来的柳絮——那些本该落在灞桥的飞花,最终飘成了奈良寺的樱花。

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听雨时,海棠正开得惊心动魄。他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却把归期藏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褶皱里。这位被贬谪半生的文人,在惠州荔枝林里啃着红果,在儋州教黎人认字,把每处流放地都过成了故乡。正如他在《临江仙》里自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归期在他笔下,终究成了可以随时拆解的枷锁。

徐霞客三十年跋山涉水,从未在游记里写下归期。他在雁荡山绝壁前解下蓑衣,任风雨灌满袍袖;在腾冲火山口感受地脉震颤,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位用脚步丈量山河的旅人,最终把归期刻在鸡足山寺的青石板上——不是具体的年月,而是"死不归家"的誓言。当他的骸骨被僧人埋在迦叶殿旁,那些未完成的游记,反而成了最永恒的归途。

我在敦煌莫高窟见过最震撼的"归期":第158窟的涅槃佛像,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画工们用青金石研磨的颜料,将佛陀的安详凝固了千年。可洞窟外的走廊里,历代僧人的题记密密麻麻:"某年某月,从长安来此""某年某月,往天竺求法"。这些没有归期的跋涉者,用足迹在沙漠里写下了比经文更深的偈语。

张骞持节出使西域时,大月氏的草原正飘着初雪。这位被匈奴囚禁十年的使者,在归途中弄丢了汉武帝赐的节杖,却带回了葡萄与苜蓿的种子。当他跪在未央宫前复命,腰间的玉佩与西域的狼牙吊坠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里藏着比归期更重要的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吟唱里,藏着五斗米道炼丹炉的余温。这位辞官归隐的诗人,在东篱采菊时仍会想起彭泽县衙的公文。但当他写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期已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而是灵魂对

最新小说: 综穿影视:心有千千结 公主能有什么坏心思 诱她沦陷 仙穹宿 明冬仍有雪 人在峨眉,开局获取金色词条 综影视:日月掌灯越山河 高武:天才就是1天赋加99药水 诡异世界,红警系统是什么鬼? 我京圈太子,升职快亿点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