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寒冷,水烧得久——土灶要煨一整夜,防止水管冻裂。
水的沸腾,成了茶山时间的刻度。孩子们听着水声长大,知道“水开了,饭就熟”;老人们看着水汽升腾,感慨“又一季茶采完了”。这种与自然同步的生活方式,让“锅里水正烧”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对时间的敬畏与感知。
四、生命的温度:水烧是家的象征与牵挂
在茶农的心中,“锅里水正烧”是家的象征。无论采茶多累,只要回到家中,看到灶上冒着热气,听到水“咕嘟咕嘟”的声音,心便安了下来。这锅水,可能煮着给孩子的鸡蛋,可能煨着给老人的药汤,可能温着给归人的热茶。水的温度,就是家的温度。
婉桃常对出门采茶的丈夫说:“灶上水烧着,早点回来。”这句话,藏着最深的牵挂。水烧着,意味着家在等;水滚着,意味着饭将熟;水暖着,意味着爱未凉。在茶山,一锅热水,能暖透一个家,也能连接几代人的记忆。
五、现实共鸣:水烧是传统的坚守与现代的回望
若将视角拉回现实,“锅里水正烧”的场景依然在许多乡村延续。在福建的茶村、云南的山寨、浙江的古村,老人们依然守着土灶,用柴火煮水。年轻人虽用上了电水壶,但每逢年节,仍会生起灶火,因为“柴火烧的水”更有味道,更有“家”的感觉。
这种坚守,不是对现代的抗拒,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在快节奏的今天,“锅里水正烧”提醒我们: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效率,而在于温度。就像婉桃们守着灶台的身影,虽然朴素,却能让一家人的饭香飘得更远;虽然重复,却能让邻里的情谊烧得更旺。因为,一锅正在烧的水,永远比任何高科技,更能诠释“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