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延龄听到后转身去看,便见到怀恩带着李荣、戴义两名秉笔太监快步而来,后面跟着一些小太监,看样子情况非常紧急。
“怎么了?”
朱祐樘耳目似乎没那么灵敏,到此时依旧没有听到响声,还很好奇自己小舅子为什么会停下来。
“怀大伴?”
朱祐樘疑惑地侧过身,见到小舅子正向自己怒嘴,顺着对方的目光看过去,见到怀恩一行,也觉得有几分意外。
说话间怀恩快步而来,但距离二人依然有一段距离。
张延龄不由为怀恩等人着急,但他也知道在宫里不能用跑,只能“竞走”,毕竟在宫里奔跑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但走得慢也会被认为不敬,尺度拿捏很重要。
终于,怀恩到了近前,好似遇到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眉飞色舞道:“陛下,西北前线捷报。”
朱祐樘一愣。
服侍一旁的覃吉好奇问道:“怀公公,不知是宁夏、延绥,还是大同镇的捷报?再或是……那位李尚书?”
“乃偏头关。”
怀恩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解释道,“偏关地方兵马,配合大同井坪千户所所部,从偏关出关隘四十里,阻截了一支来犯的鞑靼人马,斩、俘过五十,牛羊数千,战后已顺利撤回关口,随即往京师报捷。”
覃吉惊喜交加,失声道:“陛下,赢了。”
朱祐樘脸色倒还平静,问道:“乃李孜省领军打的吗?”
显然无论是覃吉,还是当皇帝的,都关心这场战事是不是李孜省主导的。
而怀恩似乎有意在报捷时,削弱了李孜省在其中担当的份量,只强调西北前线取胜,而弱化主帅或是监军太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怀恩和李荣一时没有作答,倒是萧敬抢先一步回道:“正是如此。”
朱祐樘听完后大感宽慰,问道:“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呢?”
怀恩看到张延龄在场,似乎不想讲具体军情。
张延龄识趣地问道:“陛下,臣是否应该回避呢?”
“不用啊,延龄。”
朱祐樘显得很洒脱,一摆手道:“这件事跟你和你父亲的提醒不无关系,要是李孜省真是按照你父亲的建议那般行军作战,并且时间和地点都对得上,并以此取胜,功劳最大的那份儿应该是你父亲的吧?”
怀恩笑道:“诚如陛下所言,的确是如张国丈呈奏的那样,鞑靼人果然出现在偏关以北,大明将士得到一个边塞游牧部族的配合,让装备火铳的将士潜藏在营地内,主力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