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处处都需要钱,我们怎能因一己之顾虑,让朝廷平白耗费这些钱粮?”
这番话,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孙承宗与杨涟心中的犹豫。
孙承宗拿起密报,反复看了几遍,脸上的凝重渐渐转为认同,他抬起头,对熊廷弼说道:
“经略公所言极是,是我此前太过谨慎,险些误了大事!
如今陛下恩威在军,建奴暗中壮大,确实容不得我们再拖延!”
杨涟也跟着起身。
“一味谨慎,确实会浪费不少时间。
在下也赞同经略公的主张!”
熊廷弼见二人终于松口,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好!有二位同心协力,何愁辽东内患不清、建奴不灭!
今日我们便定下计划,三日后,便按计划行事。
务必在开春前,给陛下、给辽东百姓一个交代!”
既然众人已经达成了共识,便是要制定整顿章程了。
杨涟当即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实的册页,封皮上用朱砂写着“辽东蠹虫名录”四字,边角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起。
他将册页递到案中,说道:
“这两个月,锦衣卫不仅查了私通外敌、克扣军粮的将领官员,还顺藤摸瓜,摸清了辽东镇的土地兼并、军饷挪用情况。
这些人盘剥军户、私吞田产,与作乱者同属蛀虫,需一并清算。”
熊廷弼伸手拿起册页,指尖刚触到纸页,便觉分量不轻。
他缓缓翻开,入眼的名字密密麻麻,朱笔标注的职位与罪行清晰分明:
辽阳副总兵张秉益,名下私占军田两万亩,拖欠所部军饷三年。
参将吴奉先,与建奴私通,倒卖军械三百余件。
广宁副总兵孙得功,勾结建奴细作,泄露辽东情报。
广宁参将鲍承先、张存仁,常年克扣士兵冬衣,将朝廷拨下的棉布倒卖牟利。
游击孟乔芳、守备张士彦、黄进、石廷柱,甚至参与了对军户余丁的强征赋税……
一页页翻下去,从副总兵、参将到游击、守备,再到千总郎绍贞、陆国志、石天柱,足足上百个名字赫然在册,几乎涵盖了辽东镇中高层将领的半数。
孙承宗凑过来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竟有这么多人?杨都堂,锦衣卫这两个月,真是挖到了辽东的根啊!”
杨涟点头道:“这些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你私占军田,我便帮你隐瞒赋税。
你倒卖军械,我便给你疏通粮道,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