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体现出的心理特征……目标范围可以大大缩小。”
他再次浏览画作照片,突然,在一幅描绘着无数复眼状图案的画作角落,他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像是无意中留下的印记——一个模糊的、由几个几何线条构成的符号。
“等等,这个符号……”沈翊立刻将符号局部提取出来,进行清晰化处理。那是一个简单的等边三角形,内部有一个更小的倒置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之间用细线连接。
“这不是常见的图案。”沈翊快速在艺术史和符号学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同时将图像发送给局里的技术支援部门,“查一下这个符号,是否有特定含义,或者与某些组织、个人相关!”
苏眠也注意到了这个符号。她走近那些昆虫标本,仔细检查标本盒的角落、标签背面。终于,在一个装着某种翅膀透明如玻璃的蝴蝶标本盒底部,她发现了一个用极细的笔刻画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相同符号。
“符号也出现在标本盒上。”苏妮报告,“这很可能是一个属于他个人的标记,或者代表某种他认同的理念。”
技术部门的反馈很快传来:“沈老师,这个符号在公开数据库中没有完全一致的匹配项。但其构成方式,与某些极端环保组织或神秘主义小团体使用过的符号有局部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强调‘回归自然’、‘生命循环’的团体。”
“极端环保?神秘主义?”老刑警沉吟,“这倒是符合他收集昆虫、在废弃工厂搞这些名堂的行为模式。”
“重点排查近五年内,有出入境记录(尤其是南美、东南亚方向)、具备昆虫学或生物学背景、并且可能持有偏激环保或神秘主义理念的人员。”沈翊迅速总结出侦查方向,“特别是那些在社会关系中显得孤僻,有潜在控制欲和秩序癖的人。”
苏眠补充道:“我会尽快完成微量物证的全面分析,包括血液种属鉴定,以及尝试从这些昆虫标本和画作载体上,提取可能存在的皮屑、毛发等生物检材。”
理性的微光,如同双星系统,沿着画像分析与物证检验两条轨道,环绕着核心的谜题运行,牵引出的线索逐渐交织成网。
废弃工厂外,夜色更深。但厂房内,在强光灯和两位专家专注的目光下,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收集者”的轮廓,正被一点点勾勒出来。他的癖好,他的标记,他的心理轨迹……所有这些无声的证物,都在等待着最终的解读,将那可能存在的罪行,暴露在阳光之下。